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2、《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3、《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公元699年,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的《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同一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是年秋,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王、卢的这两首《九日》诗,虽然构思相似,但王勃表达的是他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照邻表达的是人不可北归的乡思。
四川为蜀地,也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了,因为四川处于盆地,所以经常需要吃辣除湿去热,很多人也都喜欢四川的爽朗和直接,而四川的传统习俗也有很多的,但比较被外省的人们所知晓。那么像四川重阳节的风俗起源是什么?四川重阳节习俗?
四川重阳节的风俗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四川重阳节习俗
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菊花糕或花糕。重阳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相传,最初人们是为了庆祝秋收而制作重阳糕的。到现在,逐渐发展为在重阳佳节人们常吃的一种糕点了。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登高远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
赏菊花
菊花产自中国,最早记载始于公元前5世纪。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
1、登高:重阳登高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有祈福的意思;2、吃花糕:花糕又被成为重阳糕,本意是为了祝愿子女百事俱高的,后来又用“吃糕”来代替“登高”;3、饮菊花酒:重阳节菊花飘香,我国很多地区会用菊花酿酒,有驱除灾祸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1、登高
在中国民间,很多地区都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因此它又有“登高节”的称呼。相传重阳节登高始于东汉时期,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登高山、登高楼,祈求吉祥长寿。
2、吃花糕
花糕又被称为重阳糕、菊糕、五色糕等,吃花糕的本意,是为了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顺顺利利。另外“糕”和“高”谐音,因此对于不能登高的人来说,会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3、饮菊花酒
重阳节之时正是菊花盛开之际,因此民间就会赏菊花、喝菊花酒,菊花酒是用菊花、糯米、酒曲酿造成的酒,也被称为长寿酒,被认为是驱除灾祸、祈福的“吉祥酒”,现在在我国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项风俗。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踏秋节”、“茱萸节”。重阳节民俗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重阳节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登高
阴历9月这天,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旅行观光。所以,一到金秋九月,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此时旅行登高。
登高可以驱除霉运,还意指“晋升高位”。这也是古人为什么很重视这一传统习俗。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酒的酿造十分独特。古时,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然后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等到来年的同一时候再打开品尝。据说,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减肥降血压,治疗胃病的功效。因此,可以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另外,饮菊花酒还有驱邪抗寒的效用。
放纸鸢
鸢类似于风筝。据中国传统习俗,人们通常在清明节放风筝。但每逢清明,也是雨纷纷的时节,因而并不适合放风筝。相比之下,重阳节这天,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各地习俗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更多“九九重阳节的诗句”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