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俗认为端午期间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前,可以消疾病、驱鬼邪、避晦气,给今后的日子带来平安和好运。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艾叶有驱虫作用,还有个特别功效就是驱邪。艾草一般长在阴凉的地方,和柳树差不多。
门口放两个橘子的意思是财运到来。“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橘子象征着财富,财源滚滚,黄金色,更是人们所喜欢的,所以在店门口,工厂门口等地方摆放,预示着生意将会兴荣,钱财将会到来!
1、貔貅的摆放是有讲究的。要么是它正对着大门,要么正对着窗户。如果做不到这两点中的一点的话,那就不要请了,请来了也没用的。
2、给貔貅净秽,开过光后,除了自己,最好不要其他人去碰它。有人不小心碰了的话,要用盐水清洗一下,除掉晦气。
3、购买貔貅要挑选头大头方的、嘴巴大、有鳞甲、样子凶猛、屁股大、铜铃眼、如意尾、有神气的;有形无神、样子呆呆的,不要买。玉质的最好,玉器带满三年就是自己的了,没开光也护主的,而且是玉中有絮的好一些。
端午节门口放艾蒿、菖蒲。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是辟邪的,还可以清扫除所有不吉利的东西,把不好的东西扫出去,让好的东西进来。这是中国一些地方的传统风俗。
2、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更多“门口放艾草是什么意思”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