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颔联所描写的景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寄托的感情: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
岳阳楼一般作三大名楼之首,因为自古关于岳阳楼的古诗名句较多,特别是的和的都列入中学的必学教材,也是高考必考的考点,这必然就增加了岳阳楼的名气,也正是因为关于岳阳楼的古诗名句较多的缘故,也让业界默认为为“岳阳楼”。 为: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四柱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
更多“登岳阳楼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