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至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 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
刘邦暮年和刘盈,即吕雉的儿子在位时基本都是吕雉把持朝政。窦太后在文帝与景帝时主要是辅佐,并不断壮大窦家的实力,武帝初即位时窦太后处处压制,但是英明的汉武帝凭自己的能力并且也因为窦太后年事已高又双目渐渐失明,很快就摆脱了窦太后的牵制,窦家也被大举下罪,几乎是连根拔起了。但她们都是有大志大谋的人,拥有治国之才,懂得谋权之术,为自己的夫君付出了很多。
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生于公元前205年,于公元前135年逝世,是西汉时期的一代美人,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备受命运垂青,由民女到宫女到皇后、太后,直至太皇太后,最终成为辅佐文景武三位帝王治理大汉江山的杰出女性。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留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乘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1、窦漪房的历史原型是西汉孝文窦皇后,也称窦太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 ),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2、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3、所以,历史上的窦漪房虽然出生时间无明确记载,但是活到了孙子(汉武帝)即位6年,说明属于寿终正寝。
更多“历史上刘恒和窦漪房是怎么认识的”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