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受明成祖朱棣的指令,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南极洲。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1、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2113钦以至古里 (今科泽科德)。
2、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5261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
3、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4102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
4、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1653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
5、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
6、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
7、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的影响很多,如:
1、彰显国家实力: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促进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同时中华文明也学习了优秀的西方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3、促进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根据学者估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江苏省太仓市的刘家港,它是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典型的鱼米之乡。刘家港保存着郑和出海祭祀的天妃宫,重新开辟的纪念馆也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但因泥沙淤堵,刘家港口也逐渐萎缩,再难见盛景。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江苏省太仓市刘家港。是长江口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历史上被称为“皇帝的粮仓”。
在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统领下,大明船队先后七次都是从刘家港起锚,泛海通往西洋,被誉为是“天下第一码头”,到如今郑和出海祭祀的天妃宫仍然存有后殿建筑,重新开辟的郑和纪念馆也成为了中外游客观光的胜地。
到如今,因为泥沙淤堵,刘家港口逐渐萎缩,海运千艘这样盛极一时的场景终究难以见到了,但是在史料和郑和纪念馆中的仿制物品、图片记载中,依稀能见到各种海船的身影。
更多“郑和下西洋是哪个皇帝派遣的”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