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1斤糯米对应2斤水,糯米泡胀的时间不要低于5小时也不要高于5小时,因为5小时足够将糯米完全泡胀,如果糯米泡的时间太短,糯米吸收的水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粽子夹生漏米,而糯米泡的时间太长,糯米会泡的非常软,煮熟的粽子吃着就不软糯了。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1、但是普遍认为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
2、用温水浸没糯米,米水比例1:2最适宜,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在空气中,米粒会粉化。期间最好搅拌几次,以便米更好浸透。
3、每天换2~3次水,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且泡过水的糯米口感会比没有泡过的要好一些。
4、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浸泡几天后糯米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
包粽子的糯米是需要浸泡的,糯米比较难煮熟,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才有更软糯的口感,并且浸泡后的糯米能更好的吸收粽叶的香味,煮出来的粽子清香味更明显。糯米一般需要在低温环境下用清水浸泡8个小时左右最好。
包粽子的米可以不泡吗粽子是我们每年端午时节都会吃到的美味小吃,粽子的历史比较悠久,其制作方法早已经流传千百年。制作粽子是用糯米为主要原料,而糯米比一般的大米都要更难蒸熟,是需要浸泡后再使用的。
糯米浸泡有两个优点,一是浸泡后的糯米会吸收更多的水分,蒸煮起来更容易熟,并且蒸熟后的糯米口感也更软糯,二是泡软后的糯米能更好的吸收粽叶的香味,这样才能让整个粽子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味。
糯米需要提前浸泡8个小时左右,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第二天早上就可以使用了,因为端午时节温度比较高,糯米如果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就会出现发酸的现象,所以最好是将糯米放在冰箱中浸泡。
包粽子的米叫糯米。糯米又叫江米,中国糯米之乡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按谷壳颜色、米的颜色可分为红、白两种,也有分为有毛和无毛的。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糯米呈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两种。
植物形态:原植物糯稻Oryz asatinL. var.glutinosaMatsu,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秆直立,圆柱状。叶鞘与节间等长,下部者长过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狭长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叶片扁平披针形,长25-60cm,宽5-15mm,幼时具明显叶耳。圆锥花序疏松颖片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通常带褐紫色;退化外稃锥刺状能育外稃具5脉,被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秤3脉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雄蕊6;花柱2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色较白,煮熟后黏性较大。花、果期7-8月。
1、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浸泡时间40分,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
2、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更多“包粽子的米泡多长时间为最佳时间”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