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偿献血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实行无偿献血,不仅能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保证输血安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它还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无偿献血对健康有益。科学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有4000~5000毫升血液,其中,80%左右在血液循环系统内流动,20%左右在体内贮存用于补充,一般每次献血抽取的血液占全身血液总量的1/20以下,这不但不影响健康,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
3、可为自身的健康进行“投资”。 献血者在医疗临床需要用血时,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无偿献血证》,按照其献血量的3倍计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医疗临床用血时,按照献血者献血量的等量免费用血。
无偿献血者的三免政策,即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享受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场所;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交普通门诊诊察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三免福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4条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1、无偿献血有非常多方面的好处。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大约为4000-5000ml,一般情况下献血200-400ml,只占总血量的5%,不会影响人身体健康的献血,还可以有利于减少血液的黏稠度,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无偿献血之后血容量减少,这时候会有效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一般人的红细胞寿命大约为3个月左右,通过献血可以有利刺激红细胞的再生,增强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改善大脑血液供应,让人体保持青春活力,年轻态。
1、无偿献血的意义: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既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善举,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可以帮助那些急需救治的病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有人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左右,即每千克体重有70-80mL血液。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10%,献血后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则需要相应的周期恢复,血小板一般是2-3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需要7-10天恢复至献血前水平。
3、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刺激造血功能,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法定的采供血机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来进行献血,对身体不会有明显影响。
更多“无偿献血的意义”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