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刘邦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乌江。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四面楚歌对应的成语是安然无恙,旗开得胜;
1、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典故出处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安然无恙:安然,平安的样子,恙,疾病,指伤害之类的产生忧伤的事,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坏或人身并无损伤;
3、旗开得胜:原指军旗一展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开始就取得成功,常和“马到成功”连用。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刘邦和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争霸,刘邦在韩信的献计下令士兵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项羽军队士兵军心涣散,最终取得胜利。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公元前202年,为独揽天下的刘邦趁着项羽势弱率领一众军队追击此项羽,多次激战未果后,在韩信的献计下,刘邦布置了多重兵力成功将项羽及其部下围在垓下,但一之间却仍旧无法攻克项羽的楚兵。
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韩信再次献计,让士兵在夜里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得多年在外征战的楚兵军心不稳,好顺利招降。果然夜里听到楚歌的项羽士兵门,一位刘邦已攻得楚地,开始军心涣散,项羽一时之间也沉浸在亡国悲痛中。
最后带领八百多名士兵突围终于下二十来人的项羽被刘邦追杀于吴江边上,觉得愧对江东父老的项羽最后也自刎在乌江边上。
更多“关于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还有哪些”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