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篮球运动由美国首先传入的亚洲国家是中国。
2、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
3、1892年,篮球运动的发明人奈史密斯订出18条简易规则,篮球运动进入对抗比赛的阶段,继而产生了比赛的组织领导者、执法公断者—裁判员。
1、对身体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坚实、发展匀称、体格健壮。篮球运动可以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运动素质的发展。篮球运动也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能使心脏、血管、呼吸、消化等器官的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内各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
2、对心理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篮球运动不仅是技术与身体的对抗,也是意志与智慧的较量。篮球比赛也是一场心理锋运动员的智慧、胆略、意志、活力与创造力,决定着比赛的成败和运动水平。要求运动员反应快速、判断正确、随机应变、有勇有谋、机智善断,从而能够促进大脑功能与智力的发展;
3、对社会适应能力起培养作用:在篮球的技术、战术学习过程中,团队人员共同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
1、促进骨骼生长。进行篮球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有益于骨骼生长;
2、培养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合作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因为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靠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合作来完成,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3、培养专注精神。打篮球时,随着球的上下运动,需要学会把握适当的时机和固定的频率,不仅能培养手部的控制力,还能培养人的专注力;
4、培养规则意识。篮球运动需要遵守规则,也是队员和谐相处的前提;
5、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篮球学习难度高,必然坚持严格的训练,很大程度上能磨练人的意志和精神;
6、促进大脑平衡发展。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开发右脑的主要途径就是向右脑输入信息、刺激右脑,而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运双球、左手运球、投篮等基本活动,能促进人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手眼、手脚、全身的协调发展。
篮球运动最大的本体运动特征,在于它的运动方式是围绕高空的球篮和篮球而展开集体攻守对抗,其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高空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高空篮筐中去而展开。所以说“高”是篮球竞技的运动目标,“准”是篮球运动的目的,由此说在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抗条件下争高求准是篮球运动的最大本体特征。具体可反映出以下特点:
空间对抗特点。内容多元特点。多变综合特点。健身、增智特点。启示、教育特点。职业、商业化特点。
篮球起源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博士创造,起初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发展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发展到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
发展到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发展到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篮球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发展到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
更多“现代篮球运动由美国首先传入的亚洲国家是”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