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人物原型如下:
1、贾家,原型为江宁织造曹家;
2、王家,原型为苏州织造李家;
3、史家,原型为杭州织造孙家;
4、贾代善 ,原型为曹玺,二者都是一品大员,曹家只有曹玺一人曾官至一品;
5、贾母 ,原型为孙氏, 二者都是一品夫人,都老年守寡;
6、贾政,原型为曹寅,二者都有两个做王妃的女儿,儿子都早逝,都决定过江宁府知府的命运,都曾长期出外差;
7、贾珠,原型为曹颙,二者都早逝,都有遗腹子;
8、李纨,原型为马氏,二者都年轻守寡,都育有一子;
9、贾兰,原型为曹雪芹,二者都是遗腹子,贾家被抄时,贾兰十三岁,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十三岁;
10、贾宝玉,原型为曹頫,二者都有一个身为一品夫人的奶奶,都有两个做王妃的姊妹,都有一个早逝的哥哥,都有一个身为遗腹子的侄子,年少时都桀骜不驯,受到师友的规劝。
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刘心武,我得出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闯出了一条独特的研究方向——“秦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红学热。刘心武先生认为:秦可卿这个形象,她的原型实际上是废太子胤礽的一个女儿,或者早年在两家相好的时候,就送到曹家当了童养媳,或者生出来以后,未及在宗人府登记,就以小官员抱养女儿的名义寄养在曹家。曹雪芹就是根据这样的,生活的原始资料升华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来营造悲剧情节的一个大的气氛,架构悲剧艺术结构的大格局,刘心武先生的这一结论受到热捧。
秦学是以人物秦可卿入手探究《红楼梦》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支。
作家刘心武从1993年开始发表关于"秦学"的文章,1994年辑成《秦可卿之死》一书,1996年修订过一次,到1999年又扩展为《红楼三钗之谜》,2000年后,他把研究的触角推进到对清代康熙朝废太子胤礽及其儿子弘皙,揭示出他们跌宕起伏、诡谲多变的命运对曹雪芹家族荣辱兴衰的巨大影响,以及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从中采用了哪些人物原型、事件原型、细节原型作为艺术虚构的资源,这些成果在2003年又形成了《画梁春尽落香尘》一书。2010年,以《秦可卿之死》《红楼三钗之谜》《画梁春尽落香尘》进行修订,融入对康熙朝废太子胤礽及其儿子弘皙的命运对曹雪芹家族荣辱兴衰的巨大影响等多方面文字,又新增七万字文稿,辑成《红楼望月》一书。
如今,刘心武的"秦学"研究仿佛山溪终于流出窄谷,奔泻到了更广阔的田园,形成了一条自成形态的河流。
1、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2、2019年9月23日,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3、《飘窗》著名作家刘心武20年来首部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书中透过飘窗展开了一幅当代“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包括薛去疾在内的近三十个人物,展现出当代各层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严以及斑驳的世间风景。书中浸润着人道主义思想、知识分子自省意识、风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状态,是一部地气丰沛、思力深沉,性情、感应和生趣都格外丰饶的长篇小说。
4、《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
5、《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
更多“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人物原型”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