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为前言的书写,主要包含你的职业规划书制定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你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如: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四年,想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未来的职业路应该怎么走?
自我评价第二部分为自我评价的书写,这部分主要对自我做个全面的分析,认清自己。你可以从个人的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方面罗列,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具体如下:个人性格:偏外向,热情主动,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个人兴趣:爱好运动,喜欢看书,喜欢富有挑战的事物;个人特长:做事认真,能坚持不懈,学习能力强;个人专业:土木工程;个人职业志向:当土木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等;
职业分析第三部分可从土木工程专业可从事职业做出分析,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你可以这样分析:(一)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就业前景;(二)个人的职业选项分析;(三)分析自己与选择目标的差距;
就业方向与阶段设定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一个人的就业方向很多,可以是工程技术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等等。就业机会有很多,但是通过对个人的认知、职业的分析,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做的就业方向,并设定阶段。如:(一)大学期间,打好专业基础;(二)尽早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如: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三)临近毕业,找一家知名土木工程企业实习;(四)毕业一两年内,从事土木工程基础工作;(五)工作三年后,可总结经验,学习团队管理知识;(六)工作五年后,可慢慢转向管理岗,形成自己的理念;
实施一项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评估自身情况:包括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未来的发展愿景、自己的能力分配、家庭情况等等,总之先要弄个全面情报;
2、根据上述情况,制定一个贴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3、根据上述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制定一个优秀的计划,要首先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再针对小目标制定计划,一步步实现这些小目标,另外还要规定好监督和反馈机制,时刻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自己的状态;
4、实施,监督,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上述计划,一步步去实践,然后不断反馈,不断调整;
5、总结:要及时总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以便指导下一阶段计划。
1、标题:除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大标题外(这个必须的),还可以根据需要写上小标题。
2、个人信息: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所在单位等等。美化:这就要看个人的喜好和风格喽,一般的封面的话要突出个人的风格,和自己的审美,有些还附上自己喜欢的Log。反正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啦。
3、目录是规划书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为大纲,反映规划顺序、指导阅读、检索步骤等,这个也可以按自己的风格来做,也可以比较传统式。不过最重要的是醒目、有条例、一目了然。
4、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如实书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一般内容包含以下五点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5、自我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自我分析主要是指在依据心理学的测评系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等进行测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往的经历等加以综合评价,给自己“画像”。说白一点就是主观和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特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知己”的过程。
6、外部环境分析: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必须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将要面临的环境,即在“知己”的基础上还要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实也就是对社会、对职业、对前景、对现有条件和机会等的分析。
7、目标的确定、实现和策划:首先需要对职业目标进行设定,具体是指在自我剖析及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其次,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及目标实现的策略。即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措施与行动去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对自己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一个比较详细而又确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策略方案。有点类似与国家的“几年几年计划”。
8、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最终职业生涯目标的界定。
9、结束语: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这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机遇不相信眼泪,不相信颓废,不相信幻影,只相信爱拼搏的人!
高考专业选择时 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很多高三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十分盲目,要么在热门学校和专业上扎堆儿,要么误报了不适合自己甚至不感兴趣的专业,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在大学时求职迷茫的直接原因。 “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找个好工作,更应该获得职业发展和实现人生理想。在中国,大部分学生高考目的是考上大学,其次才是选择专业,能否考上好大学先于能否选择好专业,其实这是不对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确立未来的职业规划对高三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课题。如果盲目选择,很可能导致职业生涯之始就举步维艰。
大学毕业选择第一份工作时 职业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因为路径依赖的缘故,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又会长期影响一个人将来的职业发展,所以,正确选择第一份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英特猎头公司高级项目经理kylin说:“正确地做好最初的职业选择很重要!越到后面,要想摆脱原已熟悉的职业路径就越困难,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较早地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并明确了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之后,再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求职,这是理智和值得提倡的做法。
工作3年左右时 当人们找到了一份工作时,通常并不确定这就是自己最适合的工作,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磨合后才能确定。有一部分人因为求职时就缺乏自我定位,随意找了一份工作,当他发现不适应时,只能通过跳槽来改变现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试错”;另一部分人对自己有一定的职业规划,但3年时间下来,发现起色并不大,或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产生了职业倦怠,想要寻找新平台,获得职业发展的突破。因此,工作3年左右时,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重要窗口期。 相比大学毕业之初,已经在职场历练了3年左右,大多数人对自我、对职场、对社会的认识更为完整,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目标定位也更加理性。所以,如果之前没有好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3年左右,则是个绝佳的生涯规划窗口,千万不能再度错过。
工作7年左右时 一般来说,工作7年左右的职场人已经在某一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趋于平衡发展,但想要进一步突破的难度也更大。很多人开始进入职业上的自我安定时期,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7年过去了,我是该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努力,还是重新寻找新的职业发展兴奋点?职业倦怠、发展瓶颈、晋升受阻、职场挫折在这个时段也都一一出现,此时,就需要职业规划的导入,帮他梳理过往的从业经历,找出核心竞争优势,向更好的职业平台挺进。 能否在这个窗口期做好职业规划,关系到未来能否达到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
面临退休时 相当部分“职场老人”在面临退休时十分失落,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了终点。其实,这个时候仍然还是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等着你去做。比如,把工作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在“施比受更快乐的”人生最高境界中好好享受一下;或者,发掘工作以外的生活兴趣,享受更有乐趣的生活。退休后,人的活动节奏变得缓慢,原来正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均减少,以与自己的身体、能力相适应。在此阶段,因为存在着个性差异,什么时候完全停止职业活动并不定论。此时,如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必定能使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更多“土木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