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楼的牌匾是文武盛地,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为砖木结构,通高34米。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基座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均6米的拱卷门洞,供人车出入,南通西大街,北通北院门。面积1998.8平方米,登陆踏步已由原来的西北侧改为如今的正东侧。
西安鼓楼和钟楼区别在钟楼挂的是钟,鼓楼架的鼓。古时有晨钟暮鼓之说,设钟鼓楼报时。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唐代便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1、西安的鼓楼和钟楼的区别从外形上看一个是比较矮胖的,另一个就是细长的。鼓楼和钟楼的位置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相距还是比较近的。夜晚霓虹灯亮起,景色是很美的。可以照在前面拍照。钟楼算是目前保留得比较完整的一座钟楼了,从规模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2、西安的鼓钟楼有着晨钟暮鼓的叫法,这也是它们的一个特色。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直至如今还是很有观赏价值的,说明古时候的人还是很有智慧的,能够靠双手去创造艺术品。对于现代人来说,建造这些建筑,还是需要借助很多辅助工具的。
西安鼓楼北面的牌匾写的“文武盛地”四个大字。西安鼓楼的这两块匾均长8米,宽3.6米,大约在2—3吨重,均为蓝底金字的木匾。而一块匾之所以能从历史中留存下来,除了受它所悬挂的建筑物本身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他出自何人之手。关于“文武盛地”的牌匾作者有3种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当时的清朝的陕西巡抚所写。清乾隆五年(1740年)鼓楼重修,陕西巡抚张楷大兴,模仿乾隆的笔迹,写了“文武盛地”四个字,后来制匾,悬挂与西大街一侧。这个说法的出自《咸宁县续志》及清陕西巡抚张楷《重修钟楼记》。
第二个说法是:明朝一个巡抚所写,这个巡抚是明朝万历18年在陕西当巡抚的赵可怀所写。
1952年11月27日,原西安公营新元营造厂写给市人委(现西安市政府)的公文里面提到,“文武盛地”四字是明万历18年,陕西巡抚赵可怀所书。
最后一个传说是:清朝时期,今韩城市一个叫梁元(音)的秀才考试路过新修的鼓楼时,欣然提笔写了“文武盛地”四个字。
更多“西安鼓楼的牌匾是什么字”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