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于日晷,因为一天中太阳不同时刻位于天空的方位不同,所以阳光照在日晷的晷针上所投射的影子在日晷盘上的角度也就不同,相应的将日晷盘分成若干分度,对应相应的分度就知道时辰了。
《圭表和日晷》中记载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圭表的使用在商代及周代已经是有相当的发展并且是重要的计时方式。圭表是以太阳为观测目标的计时仪器,结构相当的简单,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
古代的道士很喜欢拿天然矿石烧炼加上汞化合物热稳定性不好,容易分解出金属单质,因此就发现了水银。古时候水银收集一般通过两个途径,要么直接开采水银矿洞里的水银,但是数量应该不大;要么采用加热丹砂(辰砂)的方法获取水银。
南北朝北魏高阳太守、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明代著名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都说明了民间有养猴于马厩用来避马瘟疫的习惯。
现代医学专家们经研究认为:母猴排泄的尿液散发出的气味,对马的瘟疫确有预防、抑制作用。另外,猴子好动的习性也可以防止马因久站不动而产生的疾病。
更多“古人怎么用影子看时间”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