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具有波的反射和衍射,又有粒子特性,人们常常说的用激光打靶就是充分利用了激光粒子的高集中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说光包含电磁波,但不仅仅是电磁波,这只是它其中的一个特性,我们应该比较全面的理解事物的本质,本着科学的态度去说明它的特性: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有时候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点。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
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源之所以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原子、分子的运动,主要有三种方式:热运动、跃迁辐射,以及物质内部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光辐射。前者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第二种多用于激光、第三种是同步辐射光与切伦科夫辐射的产生原理。
光是沿射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质。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受到介质的相互作用,其传播路径遇到光滑的物体会发生偏折,产生反射与折射的现象。
1、按设计时选用的频率或波段来划分:常用的遥感器有紫外遥感器、可见光遥感器、和等。
2、特点:紫外遥感器:使用近紫外波段,波长选在0.3~0.4微米范围内。常用的紫外遥感器有紫外摄影机和紫外扫描仪两种。近紫外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也属于这一类。
3、可见光遥感器:接收地物反射的可见光,波长选在0.38~0.76微米范围内。这类遥感器包括各种常规照相机,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和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仪等;此外,还包括以及可见光波段的激光高度计和激光扫描仪等。
4、红外遥感器:接收地物和环境辐射的或反射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已使用的波段约在0.7~14微米范围内。其中0.7~2.5微米波长称为反射红外波段,如红外摄影机采用的波段(0.7~0.9微米),多光谱照相机中的近红外波段,“陆地卫星”上多光谱扫描仪(MSS)中的第6波段(0.7~0.8微米)和第7波段(0.8~1.1微米),专题制图仪(TM)中的第 4波段(0.76~0.9微米)、第5波段(1.55~1.75微米)和第 7波段(2.08~2.35微米)等3~14微米波长称为热红外波段。机载红外辐射计和红外行扫描仪,“陆地卫星”4号和5号上多光谱扫描仪中第8波段(10.2~12.6微米)和专题制图仪的第6波段(10.4~12.5微米)等部分,都属热红外波段。
5、微波遥感器:通常有微波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三乘以十的八次方米,在空气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小,但相差很少,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每秒三乘以十的八次方米。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种电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为光速。
高频电磁波用高导电率材料屏蔽,低频电磁波用高导磁率材料屏蔽。
为了提升屏蔽的效果,做成多层复合屏蔽结构,比如电缆的应用就是此结构。变频器、动力电缆、变压器、大功率电机等机器伴随着低频干扰,而这种干扰是用高导电率材料做屏蔽层的电缆无法解决的,包括原装的进口电缆。只有用高导磁率材料如钢带、钢丝做的屏蔽层才可以有效抑制低频干扰。
最常用的方法是给电缆套上钢管或直接采用高导磁率材料制成的铠装型电缆—,电缆外径12、3毫米左右。可用于干扰严重、鼠害频繁以及有防雷、防爆要求的场所。
更多“光为什么是电磁波”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