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登黄鹤楼和登鹳雀楼不是同一首诗,《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而《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登鹳雀楼》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1、宋代记有功所撰唐诗纪事巻二十一“崔颢”条记载:黄鹤楼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恐不然。
2、宋代胡仔所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该闻录》云: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云: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凤凰台诗。
3、元代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一“崔颢”条记载: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三国归于一统以后,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更多“黄鹤楼在哪儿”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