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的。螃蟹一定要吃新鲜的,活的,死蟹是不能吃的。死的螃蟹本身的身体机能已经衰退,蛋白受到破坏,不具备营养价值了。因此,一定要捉活的。
2、季节。俗话说“农历八月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农历九月过后,雄蟹性腺成熟好,滋味营养最佳。一般肚脐圆形的为雌蟹,肚脐尖形的为雄蟹。
3、蟹壳。蟹壳壳贝色泽鲜明,有光泽,且呈墨绿色的,一般都体厚坚实;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4、肚脐。看肚脐,肚脐突出来的,一般都脂肥膏满;凹进去的大多是膘体不足的。还可以用手拿感觉一下,看它够不够“重”。
5、蟹足。看蟹足的足爪结不结实,蟹足上的"脚毛"多的话,一般都是膘足老健,没毛的,大多是体软无膘的。最好是能挑到“金毛金爪”的。
6、反应。看蟹是否反应灵敏,可用手或枝条在蟹的眼睛旁边来回触动,看到蟹的眼珠子灵活闪动的,说明它反应敏捷。要是蟹会“口喷白泡”的,也是够生猛和新鲜的。还可将蟹翻转身看看,要是它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来的,证明活力强,不能翻回的,证明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以上就是关于大闸蟹有哪些选购技巧的相关内容介绍了,温馨提示: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做现吃,不要存放。
从“一碟螃蟹,顶上一桌”的俗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螃蟹的鲜美。每逢过节、聚会等场合,只要有螃蟹,那就属于是一道丰盛的佳肴。蟹类主要有大闸蟹、梭子蟹等,其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钙、锌、铁、维生素等。那么,大闸蟹发苦是什么原因?大闸蟹的功效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闸蟹发苦的原因
1、螃蟹尚未成熟:蟹黄的味道与普通的金黄色蟹黄不一样,蟹黄的色泽要浅一些,有些稀薄,无法形成块状,这是由于蟹肉还没有成熟,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蟹肉也没有那么厚,并且还会发苦。
2、螃蟹没清理干净:螃蟹的烹饪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阳澄湖的大闸蟹,其他的螃蟹都要在清水中浸泡两天,然后才能下锅。再过两日,螃蟹就会被养净。把螃蟹洗干净,把里面的脏东西都清理干净,蟹黄就不会太苦了。
3、螃蟹病了:螃蟹病了,蟹黄就会是苦的,而且不能结实。这种螃蟹容易死亡,有些体型巨大,但重量不够。患病的蟹壳上出现了一些灰褐色的斑点,也就是所谓的球毛虫病。
大闸蟹的功效
1、大闸蟹富含维生素,维生素A的含量远高于一般的陆地和水生动物,维生素B2的含量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鱼的6倍。而且,这只螃蟹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和P,是一般的鱼的六倍以上。100克的螃蟹,蛋白质17.5g,脂肪2.8g,磷182mg。
1、准备大闸蟹、紫苏叶,姜、绍酒、红糖,香醋。
2、刷洗大闸蟹,清洗紫苏叶,姜切片,部分切丝,锅里倒水,姜片码放在蒸屉上。
3、大闸蟹刷绍酒,放蒸笼里,白肚朝上,表面铺上紫苏叶,姜片,蒸15分钟。
4、姜丝中加红糖,香醋,拌匀制成蘸料,大闸蟹熟之后蘸着蘸料即可。
生活环境不同。三门青蟹生活在海中,是所有海蟹中肉质最为肥美的一种;而阳澄湖大闸蟹生活在淡水湖中,属河鲜之列。
个头不同。从个头上看,三门青蟹明显大于阳澄湖大闸蟹。
饱满度区别。青蟹属于肉蟹的一种,即使是个头很小的青蟹,肉质也是饱满的,因此只要重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青蟹都是饱满的。大闸蟹是一种可以很容易判断肉质饱满度的蟹类,只需要按压一下大闸蟹最细的那只小腿,如果是饱满的感觉就表示肉质十分饱满,如果比较空洞就表示大闸蟹的肉不够饱满。
营养成分区别:青蟹:青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是青蟹甜味的来源,还含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很高,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大闸蟹:大闸蟹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于青蟹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但是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低于青蟹,矿物质含量也很高,主要是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低于青蟹。
在螃蟹卫生情况良好且煮熟的情况下是可以同薯片一起吃的,两者不存在相克的情况。
另外注意以下食物不宜同螃蟹一起食用:
1、柿子。
2、梨。
3、花生仁。
4、泥鳅。
5、香瓜。
6、冰水、冰棒、冰淇淋等。
吃螃蟹时应尽量食用新鲜、干净、熟透的螃蟹。
更多“大闸蟹有哪些选购技巧”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