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准则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与国№审计准则相 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审计准则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审计准则也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在各国审计界受到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已经超过了审计业务工作的范围,对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制定、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为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实现。 (2)制定、实施审计准则,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 (4)审计准则的制定、实施,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得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 (5)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审计人才的培养。 (6)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审计事业的国际化。
审计准则特性包括层次性、时效性、地域性。
1、层次性,指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如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
2、时效性,指审计依据不是永远有效的,它的效力受时间限制。
3、地域性,指有的审计依据受地域限制,只在一定地区内发挥效用。
更多“独立审计准则”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