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能力取决于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如果定义一个吸收系数的话,电磁场能量在物质内部依照吸收系数指数衰减。物质对特定波长电磁波吸收系数的大小可以差别很大,太多物理过程可能导致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可以是晶格振动,可以是电子跃迁,可以是电离,甚至更高能的吸收,主要取决于电磁波的波长。
光有波粒二象性,光既有粒子性,也有波动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光既是粒子,也是电磁波。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
机械波是指介质中各质点之间互相带动引起的振动现象。
物质波又称德布罗意波,是概率波,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
区别:
一个是一种波,一个是一种规律。
物质波与机械波之间没有联系,一个是能量的传递形式,另外一种只是一种规律。
是。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红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基色光。光学中的三基色为红、绿、蓝。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青,品红,黄。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400~435nm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
更多“电磁波波长与穿透力的关系是什么”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