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课外名著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3、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
4、
1到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3到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5到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5、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获得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课外阅读是拓展阅读面,提升阅读能力,并获得价值观的认同及审美愉悦的最佳途径。
对于理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建议:
双管齐下。课内阅读要稳扎稳打,掌握基础知识。课外阅读注重名家作品,不断提高个人阅读品味,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加强引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余时间较少,一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加强引导。否则难落到实处或容易中途而废。
语文中做课外阅读的技巧应关注重要信息:
1、文章标题:点明文章中心或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结尾:常显现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运用议论抒情的语句。含有暗示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
3、表达方式题型:叙述顺序的安排。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使文章层次清晰,眉目清楚。
倒叙: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更多“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