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的资料
蔺相如的资料
更新时间: 2025-04-11 03:29:41 责编:酷奇网

1、蔺相如的资料 蔺相如简介

1、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

2、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2、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为人深谋远虑有胆有识

1、为人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稳重谨慎,宽宏大度,机智聪慧”。性格特点从《完璧归赵》和《将相和》两则故事可以看出来。

2、人物简介: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3、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简介 廉颇蔺相如的三个故事介绍

1、“完璧归赵”

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和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到了秦国,秦王果然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并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来威胁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值得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2、“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

赵王被迫鼓瑟,蔺相如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国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也是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3、“负荆请罪”

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本就看蔺相如不顺眼,这下看他被封上卿,立马就火冒金星,不服气了,并且暴跳如雷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

4、蔺相如的品质有哪些 哪些成为众人学习的典范

1、蔺相如有勇有谋,机智过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记前嫌,宽容大方,以德服人。

2、蔺相如,他的行为都是为了加官进爵而出风头,对赵国有害无利,应该唾弃。完璧归赵——秦国假意用十五座城,诈赵而胁其璧。当时是只想取得和氏璧,不是为了制造事端攻打赵国。而赵国怕秦国就交出和氏璧,不怕秦国,就不交。

3、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中的表现,可知他具有机智勇敢、深明大义、胸怀坦荡的性格品质。

更多“蔺相如的资料”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

查看全部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15天天气

健康资讯

合婚资讯

时尚资讯

生活资讯

国际资讯

游戏资讯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蔺相如的资料-酷奇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