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期间没有违法行为又能积极配合工作,法院也只有中止执行程序,等到被执行有能力的时候再执行。对于申请人来说,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恢复执行。法院中止执行后,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好转,具备执行能力时,可以恢复执行。
列为失信人员。向法院起诉,申请法院将其列入被失信人员名单,限制进行高消费。
追加罚息。被执行人没有执行能力,并不代表超越法律范围,通过罚违约金的方式,增加其履行义务。
追加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没有执行能力,但与其有法律关系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有执行能力,可以追加被执行人。比如个人独资企业的家庭财产、公司合并分立的相关权利义务人、担保人等等。
查找隐匿、转移财产证据。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时,可以从这一结果往前延伸查询,如果发现为了逃避故意隐匿、转移财产的证据,法院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比如,有能力履行拒不履行,构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
摸清被执行人的收入来源,掌握他的经济动向,发现被执行有履行能力的时候,及时请求法院恢复执行。
不是没有财产就不强制执行了,而是没有财产的中止执行,等其有财产的时候再执行。
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可以由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以促使被执行人自觉早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28条,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
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并不是欠钱人没有财产就不起诉了。现在没有财产不等于以后没有财产。
经过法院判决确定并进入执行阶段的债务是跟随债务人一辈子的,一经发现债务人财产便可随时申请法院恢复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5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更多“被执行人没有财产执行怎么办”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