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5年,李白带着对美景的期待,一路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之后到达襄阳,他听说老一辈的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心中生出敬佩之情,便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忘年交。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在府上住了10多天。时间转眼之间来到了730年暮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互相倾吐思念之情,并痛快的饮酒。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缓缓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毫写就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篇中的每一个字,不仅仅赞叹了黄鹤楼的美景,更倾吐出了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二十三年,李白游洛城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因作此诗。
1、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最著名的是《清平调·其一》。
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3、《清平调·其一》原文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清平调·其一》原文翻译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1、《静夜思》、《蜀道难》、《明堂赋》、《行路难》。
2、《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3、《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4、《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5、《明堂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当是李白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前后游东都亲见东都明堂后所作。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出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更多“李白写黄鹤楼送别的背景”的相关资讯请关注酷奇网,我们讲持续为您更新热门推荐!